摘 要: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同时测定了洋槐花中K, Na , Ca , Mg , Pb , Cd , Cu , Mn , Co , Zn , Cr , Fe 等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。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.07 %~2.31 % , 回收率介于97.0 %~107.0 %。结果表明,洋槐花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, 其含量K> Ca > Mg > Na > Fe > Zn > Cu > Mn > Co > Pb > Cr > Cd , 说明洋槐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
主题词 洋槐花; 微量元素; 火焰原子吸收法
引 言
洋槐花又名刺槐花, 其性清凉, 具有清热解毒、舒张血管、改善血液循环、防止血管硬化、降低血压等作用, 属于药食两用花卉。花卉食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。目前, 已有报道用洋槐花制备饮料和化妆品, 而对于洋槐花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未见报道。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洋槐花资源, 本实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洋槐花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。
1 实验部分
1 .1 仪器和工作条件
WFX-110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(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厂),附计算机和软件处理系统。
1.2 标准溶液
锌、铜、锰、铁、镉、铅、钴的标准储备液均由相应的光谱纯金属配制, 其标准储备液的浓度均为1mg/mL ;钙、钠、钾、镁、铬分别由分析纯的碳酸钙、氯化钠、氯化钾、氧化镁、重铬酸钾配制, 其储备液的浓度也为1mg/mL , 使用时再逐级稀释成标准使用液。
1.3 样品处理
洋槐花样品于2004年4月采自河南科技学院辉县校区植物园。样品处理如下: 准确称取1.0000g 鲜洋槐花样品,用去离子水洗净,然后将样品在研钵中研磨均匀,将样品转入小烧杯中,加浓硫酸10mL ,在电炉上加热至糊状后, 分批逐滴加入5mL高氯酸,加热至溶液呈现无色透明,继续加热至近干, 冷却, 用10mL 2%的HCl溶解残渣,将溶液转入25mL容量瓶中,用蒸馏水定容,同时制作试剂空白。
1.4 测定
1.4.1 标准溶液的配制
分别吸取适量的标准使用液,用蒸馏水稀释成系列标准溶液。
1.4.2 样品测定
将各种标准溶液分别导入火焰原子化器中进行测定, 绘制标准曲线, 以试剂空白调零后, 测定样品溶液, 进而计算出样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(测K, Na , Ca , Mg , Zn需要将样品溶液适当稀释, 测定Ca ,Mg时需要加入La2O3消除基体干扰) 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测定结果
按照1.4.2 的方法, 测定鲜洋槐花样品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.
2.2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
采用标准加入法对洋槐花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进行考查, 回收率为97.0%~107.0%,相对标准偏差为0.07%~2.31%。
2.3 讨论
(1) 洋槐花中微量元素含量极其丰富, 其含量顺序为K> Ca > Mg > Na > Fe > Zn > Cu > Mn > Co > Pb > Cr > Cd。微量元素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之一, 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。
(2) 与普通叶菜类蔬菜相比, 洋槐花中Fe , Ca , Mg ,Co 含量更高。Fe 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核心部分, 缺Fe容易导致贫血, 引起氧的运输和储存不足。Co 在人体中含量很少, Co 可促进Fe 的吸收, 对血红蛋白的合成、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、红细胞的释放均有重要作用。Co 主要通过形成维生素B12发挥生物学作用及生理功能, Co 能抑制细胞内很多重要呼吸酶, 引起细胞缺氧, 促使红细胞生成素( EPO)合成增多。食用洋槐花, 可适当补充体内Co 的含量的不足,使代偿性的造血功能增加, 并通过维生素B12参与核糖核酸及造血系统有关物质的代谢。
Ca 可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, 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, 还有消炎、消肿抗过敏作用以及解毒作用, 并与高血压呈负相关。Mg 具有舒张血管而使血压下降的作用, 食用含Mg 丰富的花卉对高血压以及胆固醇引起的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。这与文献报道的食用洋槐花具有舒张血管、改善血液循环、防止血管硬化、降低血压等作用相一致。
(3)与其他可食性花卉相比, 洋槐花中Zn 含量更高。Zn 是参与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元素, 对部分病菌有抗生作用。
洋槐花中还含有一定量的Cr , Cr是葡萄糖耐量因子复杂有机成分的活性部分。洋槐花中含有大量的K, 是一种典型的高K低Na 食品。食用洋槐花有利于降低血压, 减少心血管疾病, 促进糖类代谢的作用。
(4) 可知, 洋槐花中Pb , Cd 等重金属含量极微,故食之安全、无害。
参考文献
[ 1 ] LIANG Shu2xuan , SUN Han2wen (梁淑轩, 孙汉文).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(光谱学与光谱分析) , 2002 , 22 (5) : 847.
[ 2 ] DONG Ya2jun (董亚军) . Chinese and Foreign Technique Intelligence Report (中外技术情报) , 1995 , 13 (11) : 47.
[ 3 ]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nitation , Chinese Academy of Prevention Medical Science (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) . Table of Food Composition(食品成分表) . Beijing : People’s Health Press (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) , 1995. 12.